Airbnb和Uber的崛起已成功撼動全球市場,共享概念從交通出行、住宿等行業傳播至各行各業,就連最保守最傳統的房地產業也搭上這一波趨勢,共享辦公室在世界各地竄起,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
共享辦公室為何能在傳統商辦市場中殺出一片藍海?
彈性的企業需求催生共享辦公室
傳統組織管理學中,社會環境是組織演變的重要推手。1970、1980年代,傳統組織行為學的階級分明的官僚組織架構和減少管理層級的扁平式組織被改變。
現代管理學大師托佛勒(Alvin Toffler)和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分別提出靈活組織(Adocracy)和變形蟲組織(the amoeba organization),強調在全球化競爭中,組織能夠快速調整內部架構,以反應市場環境的需求,而這個關鍵的企業能力就是“彈性”。
連保守的組織管理學都被“彈性”改變,對現代企業而言,“彈性”更是必備的能力,這也影響到業主們對寫字樓的選擇。
過往,企業需要租賃超大空間才能規劃充足的門面、接待區、員工辦公區、會議室等空間,也要花費一大筆經費裝潢空間、添購設備,公司還沒正式遷移進去就已經耗去大筆費用,加上動輒3-5年的租期,在多變的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租賃固定成本毫無變動的可能性。
傳統辦公樓高成本、無彈性,在講求隨機應變的環境下,逐漸催生了共享辦公室。
共享辦公室提供裝修精美且設備齊全的會議室、交誼廳、氣派門面、專業接待區等空間供進駐的企業或個體戶使用,租賃期分為日租、月租和季租等,業主們可根據人員、子部門的增減需求來調整自家企業辦公空間規劃。
對於草創公司或剛進入新市場的企業來說,共享辦公室讓他們省去了龐大的裝修、設備採購費用,減少初期資金壓力,亦擁有更具彈性的租賃方案。此外,一旦選定地點,就可立即進駐共享辦公室營運,加速產品或服務上線,也是其一大優勢。
全球共享辦公室市場快速增長
世邦魏理仕(CBRE)調查報告指出,在16個亞太主要城市中,2018年共享辦公室已經接近4000萬平方英尺(371.6萬平方米),尤其是在2013至2017年間,同比增長超過50%。
Statista研調機構資料指出,2019年全球共享辦公室數量有18,700間,2020年可達到26,300間,相較於2013年將增長7倍以上。
CBRE亞太區首席執行官Steve Swerdlow更表示,亞太地區投資者正從長期角度考慮共享辦公空間(靈活辦公空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此類型辦公需求
▲ 2013-2018年亞太地區共享辦公室數成長(資料來源:CBRE)
大企業也愛共享辦公室
大眾普遍認為共享空間的租客們都是小型或新創企業,但其實許多大型品牌企業也早已進駐共享辦公室。
Wework是目前最大共享辦公室品牌,其客戶會員有40%是員工數超過500名的大型企業,包括IBM、Microsoft、VISA、facebook、UBER、DIAGEO、KPMG等,《財富》前500大企業有三分之一都是他們的會員。
新加坡共享辦公室品牌JustCo則被美國通用電氣(GE)和韓國產險公司KB Insurance看中,在泰國各自租了一整層樓,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更是拿了三層樓的空間,製藥集團臺灣諾華(Novartis)承租了JustCo臺北據點的一整層,整間公司600人直接進駐。
社群網路實體化, 拓展人脈與資源分享
大企業紛紛搶住共享辦公室,除了可隨企業需求調整的彈性特徵外,共享空間亦讓網路社群實體化,輕鬆認識其他領域的“鄰居”,彼此分享資源。
共享空間打破了各公司的隔牆藩籬,讓進駐的企業因“共享”有了交流的機會。多數共享辦公室業者亦會定期舉辦分享會或工作坊,除了維繫租戶間的感情,也提升了自我能力與資源分享。
巨石集團總經理鄧鎮岳認為,未來世界變化的速度將更快,企業“彈性”的因應能力將是能否在市場上勝出的關鍵因素,對於辦公室的需求亦同。因此,未來共享辦公室的需求將持續擴大,產業前景更勝現在,此類型的辦公室亦會是投資者作資產配置的另一優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