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肆虐 全球經濟重傷

本月歐洲、中國都遭洪水襲擊,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近年乾旱、洪水…等天災不斷,多肇因於極端氣候。氣候越來越不穩定,恐嚴重打擊全球經濟。

天災不斷 全球多國遭難
近日歐洲西部國家和中國遭遇狂大豪雨,災區當日降下一個月或一年的降雨量導致洪災,造成嚴重的傷亡和財產損失。今年上半年,美國因高溫熱浪導致加州大火,造成3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資料指出美國今年6月均溫是127年來最高,上半年因氣候造成成的經濟損失有史以來第二高。

從去年東非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全球小麥主要出口國-俄羅斯、阿根廷的旱災,一直到近日歐美和中國的天災,極端氣候導致的災難已在全球各地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危害。隨著極端氣候情況日益加劇,防止災難持續擴大已成為各國政府迫在眉睫的課題。

極端氣候威脅全球政經穩定
極端氣候衍生的災害,每一種都深深影響全球經濟。如旱災和洪災影響農作物的耕種和收成;及冰河、冰床的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居住在臨海地區的居民;而過往沒颱風的地方頻繁出現颱風,易因防颱設施不足造成水災或風災。

國際清算銀行(BIS)認為氣候變遷將造成貨幣及金融不穩定。例如農作物產量減少,或是勞工因天災無法上工導致的工作時間減少,造成經濟生產力降低,從而引起物價上漲。又例如海平面上升使得臨海城市的房地產跌價等資本遭到破壞,或是企業營利下降,都會造成家庭金融財務重新分配,而影響金融穩定性。

2050年,全球經濟可能衰退14%
根據瑞士再保公司(Swiss Re)報告,依目前氣候變化速度推算,到2025年,全球溫度可能上升攝氏2.6度,屆時全球經濟生產力將下降11-14%,造成23兆美元的經濟損失。若氣溫上升到3.2度,全球經濟將衰退18%;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財富水準將銳減近1/2;印尼和印度經濟分別下降40%和35%;中國則可能有近24%的GDP損失。

改善極端氣候是全球努力的目標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極端洪水、高溫引起的火災等天然災害都和氣候變化有關,氣候變化肇因於全球暖化。糧食、水等資源的短缺易造成全球經濟動盪,更可能引起各國爭奪資源的政治風險。

過度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兇手之一。碳中和是指將人為的碳排放量透過植樹、工程技術或是取得碳權達到不製造額外碳量,以改善全球暖化。這也是近期重要碳排放國力的目標之一。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決定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中國也預計2060年完成此目標。期望透過各國的努力能改善氣候,以達全球經濟穩定和人類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