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讯息

【巨石研調】疫情助長 全球殭屍企業橫行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全球疫情方兴未艾,各国政府为受重创的经济祭出诸多刺激方案,期待该国经济能在这一波病毒大流行下获得重生。然而在各国的激励方案下,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未爆弹 – 殭尸企业的泛滥。   十年QE喂养出众多殭尸企业 殭尸企业系指其营收不足以偿付债务,反籍由政府补助或银行贷款等手段,而得以持续经营的公司。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非殭尸企业的利息覆盖率(ICR/ Interest Coverage Ratio)平均是其营收的4倍,而殭尸企业的ICR则是负5-7倍。这些公司经营不善,失去自我发展的能力,仰赖政府和银行维生,也间接占据了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妨碍整体资源分配和新技术的开拓。 殭尸企业与非殭尸企业的利息覆盖率 (数据源:BIS)   过去十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与低利环境,喂养出许多殭尸企业。至2018年底,全球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中,有5300家的殭尸企业,约占样本数的20%。其中欧洲和美国分占一、二名。德意志银行证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估计,今年美国的殭尸企业已来到18%以上,其家数是自2008年以来两倍。安联集团(Allianz)首席顾问埃瑞安(Mohamed El-Erian)认为这些企业已鲸吞蚕食经济资与市场动能,若让此类企业家数继续成长,整体经济都将付出极大代价。   殭尸企业因疫得福 去年开始,世界各国财政经济单位已意识到长期QE带来的潜在恶果。因此逐步调升利息与缩表,以降温过热的市场。此举亦可淘汰无效率、耗费社会资源的殭尸企业,无奈今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为其求得一线生机。封城、锁国使多数公司无法营业,企业员工需在家隔离。经营的停滞让“殭尸们”得以掩盖其营收不彰,得以继续存活。此外,各国为了抢救被疫情重伤、摇摇欲坠的经济,纷纷寄出众多救市方案,以支持各企业们渡过此一低迷时期,更助长殭尸公司的数量。   殭尸企业横行 为了救市,美国联准会(Fed)维持近乎零的低利,且首次把垃圾级债券纳入购债范围。因为债市无利可图,投资机构法人、市场游资将资金投入股市,造成美国股市场涨,连带的助长殭尸企业的成长。例如:美国小型公司指标-罗素2000(Russell 2000 index)也跟着大涨。然而罗素2000的企业中有38%是亏损状态,但自3月开始其股价平均成长79%,高于获利企业平均47%的股价成长。   不只美国有这样的状况,欧洲其他国家也遭遇「殭尸军团」的困境。像是西班牙绿能大厂 Abengoa,在过去 5 年就三度得到纾困。信贷机构Creditreform报告指出德国殭尸企业高达 55 万家,占德国公司家数1/6。瑞士也有相同的情况。美国银行则指出英国有1/3的企业为殭尸企业,勘称欧洲之最。   政府的两难 过多殭尸企业的存在危害经济复苏与发展,但政府却陷入是否挽救的两难。以美国为例,这些企业握2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像是工业领域的职缺就有约23.3 万个、硬件和储存接口设备部份则有19.3万人、能源设备和服务业18.5万个,旅宿和餐厅业有15.3万个…等。 美国各产业殭尸企业聘雇的员工人数(数据源:CNBC)   若不救,最直接的就是200万人失业,这对高失业率的美国经济的稳定无疑雪上加霜;若救,又会拖累经济复苏速度,与浪费国家资源。不只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对殭尸企业的抢救与否,成了各国政府难以抉择的问题。
Read More

【巨石研調】9月份FOMC會議紀錄與市場簡評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一、新货币政策框架声明稿 维持行动承诺不变 近月经济回升,但仍低于年初水平,强调经济中期前景不确定性 允许通膨在一段时间内,超过 2% 目标 ( 平均通膨目标 ) 维持低利率至就业最大化水平及通膨 2% 目标 维持每月 800 亿美债及 400 亿 MBS 购买承诺,删除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的论述   二、释放长期宽松承诺,2023 年之前不会升息 利率在2023年以前,都将维持在0~0.25%之间。长期的目标普遍在5%。   三、联准会上调年内经济预测,并认为就业、通膨均将好转 FED上调今年 GDP 预测值为 -3.7%( 原:-6.5% )。失业率6%( 原:9.3% ) 经济活动已自第二季度的大幅衰退回升,但总体经济活动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而疫情与经济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财政政策方面,失业状况严重,地方政府收入减少,防疫支出大增,所以财政给予支持仍然非常重要。 四、金融市场分析 观察市场当天表现,联准会会议后,美股、黄金冲高回落,而美债下跌、美元低档震荡,显示市场对于本次会议已经有所反应。而未来长线行情上则仰赖三方面的支撑: 美元指数 ( 流动性 ) 从欧美经济差来看,美国受益于庞大的财政政策,经济回温程度略高于欧洲,给予美元短线的支撑。 从货币政策差角度来看,欧央行与联准会的购债差距,将在年内持续挹注美元流动性,压抑美元指数。 美国新一轮财政政策 政治因素下的5 兆财政政策,关键在现金支票。 基本面缓步回升 在财政政策仍高机率通过下,基本面、流动性尚未出现转折,9 月行情因市场过度乐观而回落,长在线则依旧具有支撑。   五、新兴市场现出机会 2大利多:低利率和美元疲软 过去10周资金都是流入,为2017年以来连续净流入的最长时期。 疫情加速全球产业发展战略改变与中美冲突
Read More

【巨石研調】股市熱絡下的陰影 明斯基時刻恐來臨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明明实体经济仍旧停摆,但股票市场却急速上涨,甚至高于疫情发生之前。面对美股与经济脱节的现像,有专家认为「明斯基时刻」即将来临,市场会进入盘整,回归基本面。   无限QE+无物可投,促使美股大涨 10年的量化宽松让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去年联准会开始计划性缩表与升息,以让政府在未来面对金融危机时,有筹码可用。年初病毒大流行打乱计划,经济重创,企业大量裁员。根据美国统计局资料。最严重时期,该国就业率仅51.3%,亦即约一半的美国人失去工作。即便现在城市逐渐解封,仍有四成的美国人处于待业中。联准会因此放弃缩表,宣布无限期的量化宽松,以挽救颓惫的经济。 2008-2020年欧盟经济成长率(数据源:欧洲统计局)   这一波经济寒冬中,投资人陷入满手现金却无处投放的困境。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近乎0,而部份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典…等,其公债殖利率更是负值。债市的无利可图让股市成了投资人最好的选择,大批游资涌入,大幅推升美国股市,短时间内即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历史新高。 美国道琼指数(资料来: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美股大涨下的潜在风险 近期股市热络,似乎看不到数月前经济停滞的痕迹。部份专家则指出这美好景象下的四大危机。 第二波疫情再起 虽然现在疫情缓和,但部份国家和美国城市有第二波疫情来袭之势。万一新冠肺炎再次大流行,好不容易有起色的经济将会再次重跌,甚至摔落比之前更深的谷底。未来复苏将更为困难,也须耗费更长久的时间。 股市未有长期强而有力的支撑 现今表现优秀的股票全集中在科技与医疗类股,像是Apple或是特斯拉等科技股都冲上历史高点。但传统产业、民生消费品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股价则是维持在疫情时的低点,没有改善的迹象。 金融地雷现形 金融环境景气时,投资人专注在美好的未来市场,而忽略对营收数字的核实。此次的疫情就如同照妖镜般,让这些本质上已出现问题的企业无所遁形。已爆发的新加坡兴隆集团、瑞幸咖啡事件只是率先爆发的二例,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企业雷正待引爆。 纾困方案未竟全面 仅管政府提供诸多纾困方案,但多数针对较受关注的大型企业或产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挤,使得这些业主们经营越渐困难。   明斯基时刻恐来临 日前(9/3)道琼指数大跌800点,苹果股价跌了8%,市值瞬间消失1800亿美元。据Barron’s指出,这个数字高于标普500指数中470家的个别市值。创下史上最大跌幅。特斯拉也重挫9.02%。据CNBC报导,RW Advisory创办人认为美国股市将走入「明斯基时刻」。「明斯基时刻」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率先提出,指景气繁荣时,企业倾向投机性操作,贷款增加。因此当金流发生问题时,这些企业会卖出资产以维持现金流或偿还借款。一旦多数企业都大量抛售手中资产,将造成资产价格严重崩跌。资产价格崩跌的时期被称之「明斯基时刻」。这波因过度信用宽松、杠杆操作而来的牛市表现,加上低利环境,借贷容易,万一未来企业营收无法支撑借贷利息,极可能导致资产价值下跌。而日前美股的巨大跌幅,可能是「明斯基时刻」来临的征兆。   投资股市需更谨慎 商业活动尚未完全恢复、高失业率与大涨的股市,恰恰反应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脱钩的失序,而藏在股市上新高的美好表象下是重重的危机,而近日股市大跌现出「明斯基时刻」的初步样貌。现今投资环境的变异因素太多,预测涨跌越见困难。投资人游走于股市时,需更谨慎选择目标,尤其想长期持有的。或是选择更稳固与保本的产品,避免在不可预测的风险下遭受损失。
Read More

【巨石研調】漫漫經濟復原路 歐洲該怎麼走?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经历新冠疫情的肆虐,欧洲疫情较高峰期已缓和许多,欧洲各国也陆续解除居家与封城禁令。尽管经济活动开始恢复,但短短数月的人类活动停摆已让欧洲经济伤痕累累,较2000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的伤势更重。面对漫长的经济复原之路,欧洲该怎么走?   疫情重创,欧洲经济一蹶不振 除了2008年和2012年,欧洲因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经济呈现负成长外,其余时间的表现仍可维持正成长。而一场疾病的全球大流行,让本已活力不足的欧洲经济刷新199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重摔至25年来的谷底。今年第二季经济瞬间下降,与前一季比较,成长率是负成长12.1%,同比更衰退15%。西班牙是受创最重的国家之一,经济表现较前一季衰退-18.5%。葡萄牙、法国、意大利亦不惶多让。 2008-2020年欧盟经济成长率(数据源:欧洲统计局)   欧洲储蓄率破历史新高,消费大停滞 为了防疫,各国政府严禁群体聚集,同时限制店家的营业时间与方式。居家的禁足令使民众无法像以往能出门逛街,或是上馆子和亲友聚会,生活娱乐支出也相对减少。根据欧洲统计局资料,过去欧洲家用支出占比多落用1%-2%,即便2008年金融海啸,也顶多下跌1%左右。此次,家庭支出比在3个月内直接衰退4%,为20年来新低点。除了民生必需品外,民间几乎没有消费活动。   疫情也造成营收锐减,企业需要靠裁员、减薪、留职停薪维持营运。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的减少与不稳定、以及对未来的未雨绸缪,都让人民选择将钱存起来。去年第四季,欧洲家庭储蓄率也才12.7%。今年第一季,储蓄率即急剧上升至16.9%,增长33%。创下了自1999年来的历史新高。欧盟四大经济体在3月和4月的家庭存款上升至1000亿欧元(约1140亿美元),增长率是过往10年均值的3倍。 1999-2020年欧盟家庭储蓄和消费率(数据源:欧洲统计局)   振兴经济 刺激消费是关键 在欧洲主要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等,消费总额都超过该国GDP的50%以上。因此刺激民间消费成了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疫情最严重的3月与4月间,欧元区的零售指数从2月的110.2下降至86.8。该指数年增长率更从正2.6%转为-19.4%,跌幅超过20%。所幸,新冠肺炎受到控制后,零售指数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让经济回稳露出曙光。 欧元区零售指数&年增率(数据源:财经M平方)   信心、刺激方案、疫情控制 欧盟必需面对的课题 然而,疫情已将人民对未来经济的信心打破。疫情发生后,关闭边境、封城的政策让实体经济无法运作,民众看不到未来与前景。因此不论是消费者信心指数、或是OECD信心指数,都是悲观以对。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源:财经M平方)   即便现在疫情好转,对经济环境信心不足,民众不敢放胆消费,并将大把的钱存在银行。6月疫情和缓之后,民众对未来的信心才逐渐复原,零售销售指数也迅速回升至之前水平。但不消费就没有经济活动。因此欧洲政府需提振民众的信心,央行也要想尽办法刺激民间消费。   这对欧洲央行来说是个机会,只要提出够力的振兴方案,就能有效推动民众积极消费。伦敦金融时报认为若能量不足,不但无法刺激消费,更可能造成支出疲软、经济复原缓慢、和高失业率的恶性循环。   尽管新冠肺炎的染病和死亡人数在6月得到控制与缓解,但在上周法国单日新增近4900例确诊案例,意大利也通报1210个确诊个案,皆是解封来单日新高。面对可能再起的疫情,欧洲各国需严加防范,否则病毒的传播将再次削弱民众的信心,迫使消费更保守、持续手握大量现金。无法创造消费产生经济循环的情况下,未来即便提出再多的振兴方法,也都无法让欧洲经济在停滞的泥沼中脱身。
Read More

【巨石研調】中美經濟逐漸脫鉤 能源也能分手快樂嗎?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中美间的摩擦影响世界奉行多年全球化策略,双方在贸易和科技逐渐脱钩。许多专家认为,未来会像是两个平行世界,各自以中美为首,双方自成一局。中美两国在贸易和科技上分手,但对于能源…可能吗?   在数十年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国经济连系越见紧密。不论贸易、金融、科技皆高度相互依存。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国在产业链中各自担纲不同角色,创造出现在高度依赖的经济环境,能源方面亦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与发达,全球能源使用量越来越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资料,自1990年开始,全球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特别是石油相关产品,远高于其他能源。石油生产国家们的石油产品也运送至世界各地。 1990-2016年全球能源消耗量(数据源:国际能源署)   页岩油技术重大突破 美国站上全球最大生产国 美国虽然也产石油,仍需仰赖进口,因此进口数量往往高于出口。当重要能源倚赖进口时,受制于人的能源也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硬伤。多年来美国一直思索替代方案,减少对他国能源的依赖。2009年凭借页岩油开采与提炼技术的革新,美国开始大量生产石油,石油出口数字超进口。2012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油国。2013年更超越沙屋地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平均日产量1787万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8%。 1990-2018年美国石油产品进出口额(数据源:国际能源署)     工业化急速发展,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 1990年的中国是石油出口国。随着工业快速成长,产业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1992年中国石油产品进口7318千公吨油当量,出口却只有5665千公吨油当量。那一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翻转成进口国,自此石油产品进口量不断增,2000年后更一路上升,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步上美国先前的老路,能源供给的稳定成了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议题。 1990-201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额(数据源:国际能源署)   能源价格的不稳定、国际政治局势可能产生的禁止交易限制和长途的海上运输风险都可能造成能源的匮乏。如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家中,就有数个立场偏向美国。万一中美两国间关系渐行渐远,石油供给将是中国一大隐忧。与此同时,煤炭是中国使用最多的能源,但其造成严重的空污和环境问题迫使政府不得不向再生能源靠拢。有鉴于此,中国特别着重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和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只是目前再生能源的效益仍无法和石油相比、取而代之。   中国缺能源 美国油过剩 合作比分手好 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渐深,其进口数快要追赶上煤炭的数量。面美国原油产业早前已因国际间油价大战,身受重伤。现再遇疫情造成的实体经济停滞,原油内外部需求锐减,让本就摇摇欲坠的相关企业营运雪上加霜。世界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承包商瓦拉里斯公司(Valaris Plc)则已在8月19日宣布破产。美国能源产业急需市场活水。   虽然中国缺油,但美国对中的石油出口量却逐年下滑。根据美国能源讯息管理总局(EIA)数据显示,中国自美进口石油的数量从2017年平均每日447千桶原油,至2019年194千桶,减少6成以上。这也是为何在中美第一波谈判中其中一项即是未来两年内,中国至少向美国采购524亿的能源产品。   对未来飞速增长能源需求,中国急需更多的能源来源国。若中美能缓和彼此的对立,彼此合作,将比双方在能源议题上脱钩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Read More

【巨石研調】有跡可尋 中國將華麗擠身世界第一強國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从大英帝国接下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的成功转身之路有迹可寻,中国似乎也正踩在相同的道路上,往第一强国地位迈进。   美国站上全球领导位置的历史轨迹 美国之所以能够站上现今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全拜大量出口和内需市场两股力量相辅相乘。工业革命让欧美国家摆多过去1800年的传统制造方法,欧美国家生产制造变得更有效率,人均所得急速增加。 借着这波历史性变革,美国的经济主体也从农产品转向制造业。1900年,美国人均生产总值已站上世界第三位,仅次新西兰与澳洲。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生产技术越见精湛,产品大量化生产使该国产品输出至世界各国,196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即超越英国、法国、新西兰、瑞士…等其他西方国家,站上世界第一位。美国占全球40%的生产总值,助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占主导地位。美国进一步输出金融与贸易服务至海外市场,促使世界各国视其为规范,直至今日。   外贸表现优异,当时的美国内需市场同样表现活跃。美国国土幅员广大,加上汽车产业发展早,因此规划铁公路交通网络。美国兴建了遍及48州的铁路网运载货物,更建造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洲际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网络,让人力和物品的流动更简易与普及。1960年,美国已有70%的人口集中于都会区,此比例高于世界平均,也高于日本和法国等国家,当时的中国仅16%的人生活于大城市。城镇化让商业活动更集中,人民也因此而变得更富裕与消费力。此举提振其内需市场,也因此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1900年世界各国人均GDP表现(数据源:Nation Master) 19060年世界各国人均GDP表现(数据源:Nation Master)     相同条件,中国已具备 籍着美国的成功路程,观察现今的中国,会发现中国早已具备相同的条件。在产业面,1990年中国开放经济市场以来,即迅成为「世界工厂」地位。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单一国家市场。近年中国企业纷纷投入研究发展,提升自我竞争力。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2019年报告,中国的专利申请共154万件,占全球总数46.4%,世界排名第一。 各国投入研发经费比较(数据源: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中国经济发展也带动人民收入增加, 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10261美元,是1990年的31倍。今年因为疫情,世界各国经济停摆。中国防疫有成,领先全球摆脱实体经济停滞泥沼,民众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收入受影响有限。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其GDP增长3.2%,优于外媒预估的2.5%与财新预测的2.6%,更优于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随着中国人民收入的增加,扩大内需市场,而经济复苏使内需市场成长增速。   交通、数字、城镇化  中国挤身世界第一强国三要素 交通、数字、城镇化将是未来成为实力强大国的要素。交通方面,中国长年发展交通建设,该国高铁总长超过3.6万公里,全球规模最大。铁公路更是偏及全国各地,便利的交通有助资源的运送往来。过往美国靠制造业的成功而在全球上位,现在仅靠制造业升级已不足够,需向数字化和新科技靠拢。中国企业已着力于此二产业深耕多年,研发经费亦不断加码。1991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世界排名第八,但至2016年,已上升至全国第二,仅次于美国。5G是掌握未来数字世界的关键技术,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的最新数据指出,中国企业取得的5G专利数量占全球34.02%,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已过510亿人民币,相关企业超过2600,预计2022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垂超过1000亿元。目前美国在AI产业仍持领先地位,但中国急起直追的速度已让美国备感压力。而中国的城镇化也从1990年的26%成长至今的60%,快速的都市化让本百花齐放的商业活动更上层楼。   因为外内需求市场的优异条件,在双重需求的刺激和交互影响之下,中国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成功挤下美国,站上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Read More

【巨石研調】避險資金大幅吞噬實體需求 推升金價再攀高峰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自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因应避险需求,国际金价攀上近年来的新高点,一度冲破美盎司2000美元。短线多头格局延续,全球投资人持续看好黄金前景。   疫情肆虐,全球黄金大涨 过去10年,世界各国经济狂走牛市,金价多以平缓的态势微幅上涨,黄金现货价格每盎司多落1200-1400美元。直到2019年初中美贸易战升温,全球金价才开始以较大的幅度上涨。今年新冠肺炎横扫全球,全球经济停滞,股市、债市、汇市表现惨淡,黄金成了投资人眼中最佳的避险工具。在避险需求下更让金价直线攀升,甚至突破2000美元大关,8月7日来到每盎司2070美元的历史新高,较4月成长40%。 黄金现货(XAU)走势(数据源:英为财情)   黄金避险需求与实体需求不同调 纽约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跃的黄金期货市场,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更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商品交易。8月13日结算价来看,纽约黄金期货(CFD)价格收在1970.4美元,高于1953.33美元的黄金现货(XAU)价格。这表示投资人对黄金未来情势的看涨。 纽约商业交易所黄金期货走势(数据源:MacroMicro)   虽然黄金在世界看涨,但黄金的实体需求却似乎不若价格反应般增加。通常第一季往往是中国农历年节所带来的黄金传统消费旺季。然而根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资料,因为经济放缓、金价上扬与封城令的关系,身为世界黄金消费第一与第二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实体金条需求都大幅下跌50%左右。   此外,一般来说,黄金在中国的市场价格都会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现今的情况却是相反。以8月13日为例,上海现货黄金价格约每盎司1700美元,低于黄金现货(XAU)的1953.33美元。除了套利空间消失的影响外,中国经济复苏也让黄金需求在中国市场下降。   但这并不代表黄金这项金融商品在中国呈现弱势。若以今年第一季的数据为例,大陆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148.63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48.20%。其中黄金首饰92.04吨,下降51.06%;金条及金币37.67吨,下降46.97%;工业及其他18.92吨,下降32.04%。但在资本市场上,疫情却大幅度推升黄金的避险功能,黄金交易量价齐扬大涨。今年第一季大陆全国黄金平均价格为每盎司1,585.22美元,比2019年同期上涨21.58%。只是中国的黄金受到基本面因素干扰,涨势确实不若国际市场凌厉,但整体避险需求跟实体需求已经大幅度脱勾,进而引领全球资金游资追逐进驻的情况。   黄金仍受全球投资人看好 从昨日(8月13日)上海黄金期货(Shanghai Gold Futures )价格为每盎司1890美元,高于当地现货黄金1700美元的价格可发现,虽然黄金呈现实体需求与价格的大幅背离,但一方面显示全球投资人仍旧看好黄金未来市场外,另一方面随着第二波疫情再起的可能性大增,全球景气更不见明朗,加上过低的实质利率,使得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的风险仍旧难以掌控。在经济前景难以掌的情况下,黄金仍会是短期内最受全球投资人追捧的避险目标之一。
Read More

【巨石研調】今日重點新聞

Market info
Read More

【巨石研調】全球經濟戰火延燒 湄公河區域成為列強下一目標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自2018年开始,全球掀起经济争夺战。美国率先响起号角,世界各国也陷入此一战疫中。争进出口贸易额、争智财权、争科技霸权,现在多国将目标锁定在未来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如今,大湄公河流域成了强国下一个争抢合作的目标。 湄公河 渔产丰沛之地,且位居区域运输要道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河流,从中国云南高原延伸至暹罗湾,流经中国、缅甸、寮国、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全长4909公里,全球排名第10大。流域面积达795,000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多达3亿2,880万,8000万人生活依赖该河。流域内蕴藏2万多种鱼类和植物,每年渔获量440万公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内陆渔业,从事渔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即超过4000万。丰富水、动植物和矿产资源,都成为未来经济开发的实力。   湄公河贯穿中南半岛,连接海洋与大陆,是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内陆要道,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会处。不只境内仰赖湄公河河运运输,亦是战略上致关重要的位置。尽管湄公河流经国家的开发程度不同,部份甚至差距甚大,但位置、人口红利和大量的天然资源,吸引各国在此插旗,创造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中国最活跃  投入基础建设众多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 /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推动该区域经济整合及跨国发展。亚洲开发银提供该流域国家贷款达7.7亿美元、融资2.3亿美元。中国积极参与该组织外,亦主导每三年一次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高峰会(GMS Summit)。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更投入众多资源协助沿岸国家,完成交道网络、通讯、水电…等大型基础建设。例如投入数十亿美元打造泛亚铁路,建立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铁路运输网。除此之外,中国也已和寮国、缅甸、泰国签署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商船可在该国家于14个湄公河沿岸港口航行与停泊,帮助该区人流、物流和观光的发展。   日本进入最早 1970年代即开始于东南亚,是该区最主要投资者,也积极加入亚洲开发银行主导之「大湄公河经济合作架构」。着眼于湄公河流区之经济潜力,2008年起,日本成立湄公河-日本经济合作框架,强化日本与该区之经贸文化交流。2009年日本与柬埔寨、泰国、越南、寮国、缅甸举办「湄公河-日本高峰会」,同样3年一次,累积援助金额达1亿8500万日圆用以推动基础建设。除此之外,日本大力支持1995年由柬埔寨、泰国、越南、寮国组成的湄公河管理委员会(MekongRiver Commission),协调该河流域的管理开发。在2011年,日本发起绿色湄公河论坛(Green Mekong Forum),探讨该区永续发展议题。   美国试图削弱中国在区影响力 湄公河成为中美两国争议的另一场域。纽约时报发表的报告指出中国于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兴建的多座大坝拦截水源,改变湄公河水流,下游水位降底,当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由美国官方资助的媒体亦出示报告指出上游的大坝是造成下游地区近年干旱的主因。试图以此削减中国在湄公河沿岸国家间的话语权。   湄公河流域丰沛的资源已成为中、美、日等强国眼中的下一目标,此背后代表的是该区的经济潜力和未来前景。然而该流域国家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强国们纷相投入资源竞争,加速该区国家发展,带动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顺利的话,相信未来十年内,湄公河流域可望成为经济活跃也充满活力的市场。
Read More

【巨石研調】美股狂漲 投資人看上哪點?

Market info, Titan Stone Research
【巨石研调】 新冠疫情在美国蔓延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居世界高位,经济亦遭打击,3月底美国道琼指数就来到今年新低26313点。然而反常的是,之后美股有如神助,反转一路上升,连破产企业的股票都被投资人抢购。资金疯狂投入美国股市,是为哪桩?   债券殖利率过低  美股成投资人不得不的选择 美国政府过去QE大放送,造成利率下降,债券殖利率也来到新低水平。虽然Fed有意升息,缩减资产负债表以调控货币政策。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病毒全球大流行,美国封境锁国,经济停滞将美股带往谷底。此举迫使Fed无法再行升息,债券殖利率就一直在低点徘徊。美国实体经济尚未恢复,但股市却在历经低点后急速翻转,再次冲上新高。   为何会有如此不合理的情况?据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克鲁曼于纽约时报文章所述,他认为因为债券殖利率过低,投资人在债市已无利可图,而股市中尚有生机。许多美国大型企业多数营收来自海外,美国疫情对该类型企业影响有限。在海外市场中,多数亚洲国家防疫表现优秀,而欧洲疫情也已逐步缓和,因此欧亚二洲被认为是经济最快复苏的地区。就算美国防疫失败,这些企业亦可维持获利。投资人看上此类企业背后的海外市场,在无更好的投资商品可挑的情况下,美股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尤其是海外营收占比高的大型科技类股,更助长此一情势。投资人对美股的追捧近乎狂热,即便宣告破产的企业,如租车龙头赫兹(Hertz),也受市场青睐。   除了美股,东南亚或是投资人另一项选择 经济前景才是获利之所在,面对美股不按常理的涨势,投资人不妨将眼光锁定在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虽然东南亚经济在这波疫情中也遭受打击,但从整体发展条件来看,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地方。中美之间的矛盾让许多国际企业将产品采购对象从中国转往东南亚,以避开高税金。全球供应链也因应全球化的分裂,和因疫情衍生的分散生产风险的商业考虑,开始从中国迁厂至东南亚。此举无异为快速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再添助力。   房地产和数字经济是亮点 全球制造产业大量移往东南亚,不论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都推出经济特区和相关税赋,吸引外国企业前往设厂,促成经济特区和商办的需求。外资持续涌入,刺激经济发展,当地民众所得增加,带动住房需求,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东南亚房地产市场多数仍在低基期,未来前景看涨。 东南亚人口结构年轻,行动装置使用普及,对数字经济接受度高。因此东南亚国家在全球数字金融和在线交易的接受度都名列前矛。例如:东南亚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使用者最活跃的地区。全球上网时间最久国家前10名中,东南亚国家占4个。近9成印度尼西亚民众曾在在线购物过,世界排名第一。这是为何Google、淡马锡和贝恩在其联合报告中,预估2025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将翻涨3倍来到3000亿美元。   东南亚发展深具潜力,是未来最有商机的地区之一。跳脱美国与美股,东南亚的房地产和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可能是投资人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另一选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