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复苏脚步
中国大陆5月经济数据显示出经济正往复苏的道路在前进,但距离真正的经济复原仍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市场普遍预估在Q1GDP年增率的-6.8%之后,Q2没意外的话将再度负成长,最快能看到令人振奋的数据,可能会在今年的Q4。至于其他亚洲国家能否跟上中国复工的脚步仍未知,且没有人知道疫情是否出现二度爆发。以致于现在各国政府正处在防范疫情扩散与回归正常生活的两 难之间。目前亚太地区各国央行仍持续大量的货币刺激政策,希望稳定经济活动并支持受到疫情重创的产业,期望能缓和经济成长下跌的冲击,其中以观光旅游及零售服务更是巨大,包括百货公司、购物商场、旅游航空等产业几乎全面崩盘,而政策性禁令更是导致工业生产及经济活动萎缩,整体经济受创甚深。
金融信用市场
金融市场来看,低利环境确实有助企业发债成本的降低,然而信用利差也出现较明显的扩大,累计今年前5月,亚洲美元债累积的新发债规模已超越1,100亿美元,其中以投资等级公司债、主权债占大多数。预期发债趋势将延续下去,主要原因是发债成本低廉,市场对于安全性资金的需求庞大,此外下半年高收益债的发行规模也有机会增温,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最主要也是看好下半年经济衰退有机会看到收敛迹象,将有助满足相关资金的投资需求。
产业检视
在当前市况表现相对受惠的产业
电子商务与云端:由于受到疫情与政策禁令影响,大部分民众无法出门消费,经济模式转移透过网络在线购物,另外云端相关的产业、在线游戏及影音串流等产业也再度受到瞩目。
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的营运与信用风险均较低,尤其包括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等皆为必要民生服务,且普遍为官方或半官方的大型企业,其拥有的政府资源及资金背景相对较安全。
医药:随着疫情的持续肆虐,各式的医疗相关产业持续受到重视,包括制药、疫苗、检测设备、生物科技相关等等。
受到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的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Q1近乎经济活动停摆后,中国各地房屋销售中心开始回温,看屋的人潮已逐步回复到疫情危机前5~6成的水平,其中长江以南沿海区域以及主要一级城市复原速度最快,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松绑政策,并预期下半年房市将有机会出现反弹。不过纵使官方持续性的宽松政策将一定程度支持投资信心,但面临实体经济活动的衰退,不管是失业率的攀升亦或是可能的薪资停滞与减薪,都会让房地产蒙上一层阴影,目前有市场分析是预期今年整体中国房屋销量可能呈现双位数的负成长。
中国金融产业:中国银行保监会推出企业薪资保护贷款计划,加上中国人行降息并挹注庞大流动性,藉此避免中国企业的融资管道受到冲击。随着在中国疫情的降温,4月份起的社会融资总量明显回升,可以乐观看待后续将逐步回归正轨。此外官方持续加大财政赤字扩张力道,已经让信用市场的流动性越趋充沛,地方政府融资的能力与顺畅度也大幅提升,因此无预警爆发债务违约的机率已大幅降低。不过仍须观察政府各项政策力道与时间的调整,若上述的企业薪资保护贷款计划在Q3结束,企业是否会出现无力清偿贷款的问题将值得关注。
受到疫情直接影响的产业
交通运输:受到各国政府封城锁国的政策,国际间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80%至90%,若以日本航空业者为例,3月份国际与国内航线载客量分别萎缩近80%与60%,预期4、5月份上述数字将进一步萎缩,今年势必面临本业亏损的窘境。海运业者也面临的状况,经济活动与总经环境的暂停,使得包括货柜、散装货运、以及油轮等各类型的货运量大幅萎缩,未来恢复的情况将端视经济活动的恢复时程而定。
交通基础建设:不管是商品的进出口或是旅游禁令等,无预警的疫情让依照运量计费的交通基础建设产业,面临营收大幅衰减的情况,都让其中机场与港口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预期今年包括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等的海港货柜吞吐量预计负成长至少20%,而相较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国营机场与海港,印度有许多公私合营的机场与民营海港可能受到更显著的影响,虽然其仍应有足够的流动性支应今年营运所需,但是随着机场港口几乎已呈现完全停摆,预期今年可能出现至少30~40%的负成长。
汽车与相关产业:受到消费减缓与产线停摆冲击,中国大陆做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其今年Q1汽车车辆销售量大减近50%,预期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销售量也将持续放缓,特别是印度、韩国、与日本等汽车销售较大的国家。
博奕产业:全球旅游活动急冻紧缩,造访亚洲区赌场的旅客人次大幅萎缩。根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澳门赌场的博奕总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97%,去年同期,澳门赌场每日平均有10.8万名的游客造访,但是最近每天只剩不到300人。尽管现在澳门赌场已重启营业,但是除非疫情趋于稳定且旅游禁令解除,否则游客人次将难以回到正常的水平。
中国以外的金融产业:随着国内与亚洲的经济成长趋缓,仅看好新加坡金融业,在其一直以来的严守授信标准与稳健资本结构下,有机会顺利度过维持资产质量,其他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等在次级市场较为活络的金融业,都有可能因国内企业的经营展望不佳,而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升温,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亦或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境内市场取得流动性的能力欠缺等因素,未来相关官方政府能否有效为银行体系有效挹注流动性,将值得后续密切观察。
回顾本次疫情发生以来信用市场的变化,在3月下旬时达到信用利差最大,也间接说明了信用市场展现出高度吸引力,然而当时的违约风险与市场风险偏好错置,不是一个相对好的进场位置,如今尽管信用资产评价已经过市场的动荡洗礼,稳定而有吸引力的市场状态已然浮现,因此建议配置上可以建议逐步进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