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研調】「現金為王or只是垃圾」?

美元现金是王道,只对了一半?

这次疫情让经济活动停滞,金融环境大幅震荡,甚至让全球许多知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传出重灾情。投资者面临极度恐慌,纷纷将资产变现转进美元市场。市场风险偏好的大幅收敛,也让人们开始认为持有美元现金,将可最大程度降低货币风险,以求顺利度过当前的低迷金融情势。没错,美元是当今最具防御性的强势货币,很大一部份的金融商品都采取美元计价,因此当发生系统性风险时,美元无疑是最具流动性且最没有风险的货币资产。然而现金呢? 我们现在处在金融海啸以来最大规模的货币政策下,在全球央行大量洒钱的情境下,许多市场已经出现实际和名目利率可能极低或甚至负处的窘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现金真的还能算是最好的资产项目吗?

 

货币与乘数扩张效果

根据经济学定义,货币的经典定义很简单,一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媒介,二则是财富储存的载体。一般银行里的存款称为内生货币(inside money),其他有形的纸钞和硬币是外在货币(outside money)。内生货币是金融银行体系可以提供的信贷来源,而外在货币则是指政府在采购或进行转移支付时所发行的货币,其具有唯一性,在我口袋就不会在你口袋。近代央行所发行的货币大部分属于数字货币,在存与贷款之间不停流通,随着过程持续放大,原本100元的数字货币,体现在银行账户上的效果与额度,可能达到1000元甚至更多,这也就是所谓的货币乘数扩张效果。为什么世界各国央行印了那么多钱,但在现实经济中却没有看到那么多通膨,这是因为这些绝大部分是银行帐户上的数字货币,实际的物理货币增加很少。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流通的现金货币没有增加很多,而经过货币乘数扩张的广义货币总量出现大幅提升。

 

QE后的产物

  • 社会债务和资产价格飞涨

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Fed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5倍,但流通中的美元现金M0增长仅从700亿美元左右变到1000亿美元,因此美国的物价并没有明显大幅上涨。因为在现金金融环境的转变下,实体现金需求总量不高,除了基本日常生活消费外,握有实体物理货币的数量及机会很低,也进一步也遏止恶性通货膨胀爆发的可能性。然而,这么大量宽松政策下的货币去哪了?转而代之的就是通过借贷的方式,流通到各个金融银行机构,经由频繁周转的存贷款循环,形成当今经济环境的资产与债务产业链。其大量的用在购买各项金融资产上,进而演变成社会债务和资产价格一起飞涨。目前全球前几大经济体的美国及欧元区、大陆、日本,就分别体现在其股市、房市、债市之中,这也是自从金融海啸以来,世界经济主要的运行模式。

 

  • 通膨不存在的假象

然而这样的资产及债务变化,并没有完全在当代政府的通膨数据计算基础内,例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主要在衡量一般家庭购买消费性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形,但市场上流通之商品及服务种类繁多,占支出比重也不同,所得出的结果及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甚至被看待是一种成功的救市行动与经济回升,殊不知其实并没有如实反应真实的各项资产价格水平变化。这似乎也进一步促使市场参与者对于金融资产价格的追求,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或资产泡沫持续在堆积酝酿。

 

  • 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政策兴起

大部分民众透过工作、劳动和服务获取薪资,缓步累积现金实现资产增加的目标,然而真正成就巨额财富的关键,却不仅仅是现金资产的累积,而是将资产做最有效的配置,甚至以提高杠杆倍数的方式运行,不管是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或房地产等等,无以数计的各种资产形式,给予了近代宽松政策最佳的管道,这当然也冲击大多数人的生存法则和尊严,导致社会群体贫富矛盾升温,也因此目前世界各种民粹极端主义以及贸易保护政策正快速兴起。

 

现金是垃圾? 选对工具才能不被时代洪流淹没

在疫情肆虐导致全球利率大降的情况下,整体金融市况彷佛再次回到2008年金海啸后的情景,有鉴于过去10年来的经济复苏进程,理所当然的持有资产会比抱着现金更好,尽管现金的价值不像部分资产有机会波动,但其可能会带来超乎预期的负回报。换句话说,当处在全世界央行前所未有释放资金的环境下,既使数据上或技术上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时期,但现金的实质购买力其实已经大幅衰退,因此如何在资产保护及保值的前提下,能够跟上金融环境的潮流脚步,伴随着债务的膨胀而促使资产价格随之上涨,这也是各国政府的信用大跃进,当今的最佳选项之一就是类固定收益商品。世界最有名的避险基金之一的桥水基金创办人,甚至提出「现金根本是垃圾」这样的论述,巨石人寿以专业金融角度洞察先机,因应时事率先推出近期的热卖商品—五福临门,其具备绝对的保本保值特性,5%的固定收益高报酬率,5年短中期的灵活资金周转调度特性,美元资产的基础更是几乎可以完全取代现金配置,在当前这样的经济时代,我们不再让「现金就是垃圾」这句话笼罩在原本就脆弱的投资信心层面中。